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

求职心得——我的求职路(zz)

一年之前,未知的前程带给我的是好奇与迷惘;这一年中,不断的尝试与自我反省让我真正了解自己,明确自我定位,渐渐走出迷惘;一年之后,我真诚地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身价值,实现最初的梦想。

我是计算机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何莺。转眼间,我在浙江大学求学已有六年了。四年的混合班经历,让我这个不甚勤奋的人懂得扎实基础的 重要性,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与求是精神。两年的硕士生活,我在导师严谨的研究指导下获益良多。毕业之后,我将作为一名软件研发工程师加入Google中国 在北京的团队,富有挑战性的未来让我无限期待。
求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波折也只能甘苦自知。常常有人问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Google选择了你?实际上,Google挑选自己的员工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有几点我觉得至关重要,就以Google的面试过程为例一一叙述吧。

Google的面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电话面试形式为主,第二阶段则在北京进行4轮的on-site面试。研发类的面试主要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背景和技术能力的考察,二是对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很幸运地,我在李开复浙大演讲那天投递了简历,并获得了面试机会,因此我的初面就是以on-site形式进行的,所有面试官都是 Google的资深工程师。初面的第一轮是整个面试的简化版,从实验室项目介绍,到算法与编程,以及个人性格爱好等等,一切进行得紧凑细致,有条不紊。当 天午夜我接到了第二天上午的面试通知,地点是世贸中心。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面试地点,惊讶地发现面试官是混合班98级的师兄黄峥,于是紧张的气氛烟消云散。黄峥师兄应该已经得知我第一轮的 面试情况,于是这一轮面试的主题是以一套智力题来考察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或许有些同学认为自己不擅长智力题,事实上最后的答案并不重要,考察的重点 是解题思路,只要认真从根本上入手,全面地考虑问题,认真分析面试官的提示,严谨推导公式,智力题要比一些闻所未闻的基础题容易得多。

北京的on-site面试共有四轮,每轮一个小时,面试气氛一如既往地轻松,面试官会突发奇想地跟你讨论一个有趣的难题,也会通过闲聊来 从侧面了解你的个性。总之,有别于微软所要求的“三好”,我感到Google更希望自己的员工有创造力,有活力,有个性,有独特的长处。

从投出简历,到最终收到offer,回首自己的Google之旅,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如果说学生时代的考试只是对上一阶段所学知识的检验,那么求职之路则是新一阶段的挑战,但这两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都是平和的心态。我并不是 时时都能持这样的心态,但很幸运在Google的面试过程中我做到了,也因此受益匪浅。其实去北京的路上有很多不顺利:早晨6点起床去机场赶着当天下午就 进行的面试;找不到面试地点,在最后一秒钟踏入公司大门;等待面试时由于早晨睡眠不足而昏昏欲睡……但是我一直安慰自己,rp是守恒的,所以面试过程一定 会顺利的^_^。等待面试官时,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拿不到offer没关系,只要不给浙大丢脸就行了。平静的情绪让我在面试过程中思维清晰而活跃。

求职初期的准备也是至关重要的。个人认为应该抽一到两周时间,回顾一下学生时代所学的所有知识,有针对性地弥补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此外, 建议在求职初期就对整个求职过程作一个完整的规划:首先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所在确定求职方向,找出适合自己的公司和职位,并按等级分类;其次详细了解公 司职位的需求和应聘条件,反映到求职简历中,也依此调整好状态为面试作准备;有针对性地制作自己的简历,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从体验小公司的面试入 手,逐渐过渡到大公司,目的是积累面试经验,把自己慢慢调整到最佳面试状态。

求职是一场持久战,但也要避免孤军奋战,尽量多和同学交流信息,不要因为暂时的失利就灰心孤立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公司和职位才是最终的目的。BBS的work版也是很好的渠道,不仅能够借鉴师兄师姐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还能互通信息,相互推荐。

最后,祝愿即将踏上求职路的师弟师妹们都能进入自己的dream company!

求职心得——关于求职准备的感想(zz)

求 职过程也犹如大浪淘沙,于芸芸之中被淘中是幸运也是努力的回报。尘埃落定,回望几个月的求职经历也颇有感慨。我相信厚积薄发,相信凡事预则立,因此此篇中 主要写点求职的前期准备过程的几个阶段及个人感想,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失败之处也能有一点借鉴意义,以便及早规避。

走近职场的路漫长但不遥远。于我而言,我在这条路上逐渐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也开始懂得推销自己,并日臻成熟。前年此时,我带着些许的迷 茫甚至怯意问自己的路在哪里。去年此时,我带着景仰与好奇的心情请教学长们通往成功之路的经验。而今年此时,开始有学弟学妹向我“讨教”经验。相信很多人 也跟我相似,因此,不用因此时的迷茫而慌乱。在对未来的模糊与懵懂间摸索,到渐渐明晰自己追求的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需要努力,需要时间。

首先是求职目标和规划。这是个极简单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我认为信息闭塞或不对称是其中一个原因… 浙大浓厚的学术范围给了我极好的学习与研究条件,却也因而在很长时间里让我把自己定位于作学术研究。而在接触了许多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的朋友之后,我开始 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并在不停的思考与尝试中拿起了一些东西,也放弃了一些。例如,我曾经很憧憬MSRA,但与其渐行渐远的过程正反应了自我定位的过程。回 想起来,对它的憧憬更多的是源于盲目从流,却未曾深思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因为它是个研究殿堂,因为它曾高高在上… 定位的过程需要不停地问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而自己又到底擅长什么(比如:喜欢做IT吗?喜欢做技术吗?自己的创新力强吗?领导能力与沟通能 力强吗,etc)。同时也需要尽量创造条件让自己去体验不同性质的工作来寻求答案。我自己就是争取到IBM CRL和CDL的实习机会并亲身体验之后才最终为自己到底喜欢做研究还是开发给出比较明确的答案。

所谓厚积薄发,求职前的积累是值得自豪的资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比较心仪的公司或行业,可以提前了解它们的文化、工作方式等, 判断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同时也可以总结公司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做相应的准备。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些都并非难事吧。去年此时,我也是先了解了各大公司的情 况,通过网络或师兄师姐们的介绍,大致确认了努力的方向。当然,努力与准备的过程贵在坚持,而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大概人生来就是有惰性的吧。曾经有段时 间我的效率极低,比如一本简单的专业书,复习了数月却还没翻完… 这时我的经验是找个动力十足的目标,或者找个与自己目标相近的同学相互督促提醒,效果不错? 同时,努力做好项目也是个十分重要的积累,无论是学校实验室的,还是公司实习的。因为在引导项目的同时,能锻炼自己的许多能力,比如研究开发能力、领导沟 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不仅会在求职面试中发挥重大作用,更重要的是这将是自己一辈子的财富。因此,我的感觉是,努力做好当前能做好的事,努力与积累总 会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回报的。

求职准备的冲刺阶段对大部分人来说在暑假就开始了。这时,是时候在一些“外在”的方面包装一下自己了。比如,简历的准备。打造一份能基本 上保证过关的简历,此时该琢磨琢磨了。我的简历通过率挺高,个人经验是投技术类的简历不需要很花哨,但要言之有物,在项目经历、成绩与奖学金、实习经历三 者中有一方面特别突出者通过的几率都很高。写完初稿后,请经验丰富者指点修改简历是个提高简历质量的好办法。再比如求职经验的热身。许多名企都会在暑期将 至时进行实习生校园招聘,考察过程与正式招聘比较类似,因而这是个与公司招聘直接接触的最好机会,不仅可以了解考察形式内容,锻炼笔、面试能力,最重要的 是发现自己的弱点,在接下去几个月时间做最后 “补救”。再比如,总结自己的经历。比如项目的描述、创新点、困难与解决方案、自己的贡献等(技术面常见的问题);最困难/成功/难忘的一件事等(见 Open Question常问的37个问题)。再比如,英语口语。这一点就两个字:多说。

十月金秋,今年it专业的求职热潮以google的宣讲笔试作为开端。而后,各色公司接踵而至,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这时候,保持信 息的互享、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及平和的心态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互享会带来很多机会。记得今年求职大潮一开始,突然发现优秀的公司多得远超出自己的认知,比 如autodesk, EMC等,甚至最后签约的Morgan Stanley IT也是第一次来浙大招人,一位同学偶尔提到时我才去参加宣讲会并投简历。相互交流可以对不熟悉的公司有更多的认知,同时,笔经、面经的交流更是十分宝贵 的信息来源,哪怕是不经意的信息也会带来机会。至于心态,我们不是圣人,浮躁与焦虑在所难免,重要的是要尽量不时地调整自己,不要被这种心态长时间左右。 与同学共享信息,相互督促,相互勉励,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篇幅有限,不在此谈每个公司的具体招聘流程与考察要点了。但我想有了充分的准备,基本就能应付自如。在双向选择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选择合适自己的公司。在面试中just be yourself, 给自己一点自信,给面试官一个微笑。哪怕失败时也要记得给自己一个微笑,选择多一份坚强,相信长风破浪必有时。

最后,祝学弟学妹们都能进入自己的dreaming company!

求职心得——我的征程我的梦(zz)

我叫刘漪琰,来自浙南小城温州,在浙江大学已经度过了5个春秋。我是一个平凡而幸运的人,平凡的是我和芸芸众生一样,每日为了理想而辛勤工作和学习;幸运的是从小到大,
我的付出总能够得到回报,我的梦想最终也都能够实现。
在进入大学之初,我有幸进入竺可桢学院混合班学习,并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自己的专业。大三的时候申请了爱因斯坦国际大学生交流计划并于大四初赴希腊雅典,在雅
典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知识与数据库实验室实习了2个月,本科毕业后以优秀的学业成绩
保送本校研究生,在读研一年之后,同大多数同学一样,投入了浩浩荡荡的求职行列。不过,和同学们相比,我感觉自己求职的心态更稳一些,目 标更明确一些。我一共参加了4个公司(Trilogy,GE IMLP,IBM CDL上海,Morgan Stanley IT部门)的面试,非常幸运地收到了所有4个offer。这里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求职经历和感悟,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1、自我定位
常言道,找工作犹如过着狗一样的生活。作为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大家都知道今年的就业形势应该说是相当不错,大公司的宣讲是一场接着一场, 但如果每个都去赶个过场,那势必会精疲力竭,疲于奔命。所以,在开始像勤劳的小狗一样到处奔波之前,我们需要对自己作一个大致的定位,明确自己的求职目 标:是要找技术类的,还是非技术类的;是要去500强大公司,还是去创业型的小公司;对薪资的期望;对劳动强度的期望;对工作地点的期望;对职业规划的期 望(很多公司面试时都会问你这个问题,比如说“你希望自己5年以后的工作是个什么状态”,事先想清楚对选择公司及面试都很有帮助)……有了明确的定位,对 公司就有了筛选,放弃一些不合适的职位,有选择、有重点地针对感兴趣的公司和职位做准备。
拿我来说吧,我还是有点挑剔的。首先,我是希望自己在离家乡近一点的地方工作,因为是家里独生女,希望自己以后看望和照顾父母能够方便 一点,有什么事情也好照应,因此,我只能接受在杭州和上海的工作,而且更倾向于杭州(因为杭州就更近了)。当然了,我是很鼓励别人到处闯闯的,好男儿志在 四方嘛。而我,很可惜,舍不下父母的那份牵挂,因此不能到处漂泊了。另外,我并不是很看重纯软件的公司,我的IT价值观可能和很多人不太一样,我更希望能 够利用自己在IT方面的知识,直接地在商业中为企业创造价值,希望IT能有一个direct impact,这样我更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我暑期参加了GE的IMLP(information management leadership program)之后,我更坚定了自己这方面的决心。我希望自己所做的IT是更接近商业实用性的IT。因此,当我拿到Morgan Stanley的IT部门的offer时,我感觉这就是我最初想做的事情,是我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愿望,所以我感到幸福、感到满足。
2、前期准备
大凡进入浙大的学生,都是善于考试的精英。其实找工作也是一场考试,当选定了目标,就要制定方案和计划,如何备考了。做一份漂亮的简历, 把基础知识好好复习一遍,把自己做过的项目仔细回味一遍,然后再是针对公司看看以往的笔经和面经,如果有认识的人在目标公司里工作就更赞了,可以多了解点 该公司的情况:企业文化、对英语的要求程度、招聘的侧重点什么的,自然都是多多益善。这些都没什么可说的,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之所以我参加的面试都能有所收获,除了我对目标公司有所选择,最重要的还是跟我的前期准备分不开。比如说,针对Trilogy(泰乐琪 公司,在杭州有个分公司,做的东西比较偏向商业应用,我比较感兴趣),我了解到他们的笔试、面试都是全算法的,而这个又恰好是我比较薄弱的环节,毕竟我没 接受过任何算法的培训。但我的数据结构学得不错,应该还有点基础,于是我认真看了点算法方面的书籍,对一些经典的问题有了较深的理解。事实证明,这种强化 还是比较奏效的。前期准备中当然还有一个实习的问题,我因为在GE暑期实习中的表现令老板非常满意,因此比较轻松地拿到了GE的最终offer。但是,我 看到的是,很多实习的同学迟迟不能拿到公司offer,因此我在此给大家提个醒,实习固然是个捷径,然而还是把心态摆正,更多地去珍惜这段经历,多学点东 西,对找工作特别是相关的职位是有巨大帮助的,但是,不要把它作为获得实习所在公司offer的筹码。据我所知,不排除一些公司把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 最后在实习生中出现发出offer比例比较低的情况。
3、实战
自我定位和前期准备妥当后,可谓已经是知己知彼。如果真的做到了知己知彼,展示自己的时候自然胸有成竹了,一定能成功将自己推销出去 ^_^但是无论怎么演练,实战总是更加惊心动魄,怎么推销自己要见机行事,面试中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也要沉着冷静。笔试一般相对稳定,这里就不说,只结 合我的经验谈一些面试的Tips吧。
Tip 1:
因为学校里做的项目方向跟公司做的东西一般都有比较大的不同,因此面试中有些东西不会是很正常的,如果被问到不熟悉的领域,不要一知半解 瞎猜答案,不然会给面试官留下你不懂装懂的印象。最好是你坦诚地告诉他,你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没有过多涉及过这一领域,或者主动引导面试官问你一些你比较熟 悉领域里的问题。比如,我在参加Morgan Stanley的面试时,面试官问我一些有关Linux下面的命令行的问题,我就很直接地说“我不太清楚,我一般都用Windows系统,关于 Linux,我唯一的经验就是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的移植,将项目从Windows移植到Linux”,于是面试官就比较感兴趣我是如何做的移植,开始就这个 方面发问,这样,我就保证了一切又都回到我的掌握之中了。
Tip 2:
注意互动,不要把面试官抛在一边。有的同学面试时讲到自己的项目或者比较擅长的东西,常常就忘乎所以,唾沫飞溅,也全然不管面试官是否对 此感兴趣。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面试的时间很短,你需要时刻关注面试官想要的是什么,用简洁而准确的语句把信息提供给他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说,我面试 时,跟面试官一起坐下来,显然面试官还没看过我的简历,无从发问,于是说你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这时我注意到他在我的简历上图图画画,于是我就配合他浏 览简历的速度,一项项地配合解释,他看到我的实习经历我就讲实习经历,他看到奖学金的时候我就讲我获得的奖励,到了英语能力这栏,他把我的四、六级分数都 圈了出来,我的四级有93分但六级只有可怜的72分,于是我就跟他解释我大学的时候英文并不算好,但是大四的时候出国实习了2个月,而这个暑假又在GE实 习,现在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有了大幅度提高,他也就很满意地向我点头微笑。我感觉这样效果就比一个自顾自背的自我介绍好多了,因为面试不在于自己讲了多 少,而在于有效传递给面试官的信息有多少。
Tip 3:
关于Open Question,也就是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刚开始面试的时候总觉得技术问题比较容易回答,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被面到OQ总是猜不透为什么面 试官关心这些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现在想来,其实也没有什么,自己小结了下,OQ分为两种,一种是性格测试型的,看你是否符合你想申请的岗位,比如说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你如何看待开发和测试”,“你周围的同学怎么评价你”等等,这类问题范围有限,事先多思考多问问自 己,面试的时候一般还是容易应对的;另一种是挑战型的,常常是给你一个很困难的场景,比如说2个上司分别给了你2个任务,但在规定的时间内你又不可能把2 个任务都完成,问你会如何解决,或者,你需要客户给你点时间部署一个产品,而客户却非常忙,一而再再而三地回绝你,你该怎么和他沟通等等。面对挑战型OQ 只有一个真理:态度决定一切。场景是困难而窘迫的,你将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但你一定不能被打到,积极地想方设法,争取提出多种方案,努力达到最终目的。 这类问题有时候没有最佳答案,而你在过程中是否能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Tip 4:
最后的机会。面试结束时,面试官一般都会问你是否还有什么问题,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不要轻易放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弥补面试的不 足,可以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首先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问些什么样的问题是合时宜的呢?答案是,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职位都会不 同。比如说,面试GE IMLP,那么最后问一些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将是很好的选择,你可以问问IMLP的轮职和培训机制(GE的培训远近闻名,而IMLP也是精品的培训生项 目,面试官也必然会很愉快地跟你吹一通),甚至问问Six Sigma(这将让面试官觉得你非常了解他们公司而对你十分赞赏)。其次,如果面试中在某一点上发挥欠佳,这也是个机会,我曾经看过一个面经,一个学生面 试的时候英文说得很烂,最后提问的时候她就透露给面试官说她之前是学日文的,因此英文不太好,然后面试官很客气地说,你的英文还ok啦,然后她就咨询面试 官如何更好地锻炼英语以及公司对英语的要求,面试官当然很诚恳地提建议,在过程中又发现她的确是很努力地学英文而且时间不长进步很快,最终录用了她。
4、收到offer之后
收到offer还不是一切的结束,被一个个offer的deadline所折磨是求职者的梦魇。我想说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确定 不去的就早点告诉用人单位,不要耽误了那些在waiting list上面的同学的机会,也不要耽误了用人单位的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写在最后
未来的路还很长,没有人知道过个五年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有人说获得牛offer是成功,但是我却觉得我的征程才刚刚起步,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奋斗,永远的追求。仅以此篇纪念我的梦想,并感谢伴我左右的朋友和培养我的母校。

求职心得——就业小结(zz)

随着work版的人数下降到三位数,06-07年度的Job Hunter大潮渐行渐远了。在大潮中淘到金的实不胜数,我也只是其中比较幸运的一位而已——拿到了大多数计算机系学生梦寐以求的Google的 Offer。另外,在研究生期间,我曾担任过微软技术俱乐部主席的职务,使得我与微软有着很深层的接触,再加上找工作期间也面了不少IT名企,希望我在这 里共享的经验,可以帮助大家在来年找到称心如意的职位。:)

一、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先引用一段我同寝的杨超(他也拿到了Google的Offer)的一段我很佩服的话吧:“大三,还年轻,没必要追技术,不然很容易浮沙高 台的。还是好好打牢基础吧,什么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啊,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啊,Concrete Mathematics啊,把它看上个十遍八遍,英语也最好能学好。这其实就是和练武功一样的,内功牛了,根本不必在乎这些外家的招式,就像张君宝,有了 九阳神功的内力,就算使套平常的武当长拳也照样牛。”

其实找工作也是一样的,招聘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内力展示给公司看的过程,实力是一切的保证。所以,要找到满意的工作,首先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要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最后游刃有余,笑傲江湖。

当然也不是说外家招式没用,在内功充盈的情况下,再去锻炼一下实际的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一方面增强了实际经验,而很多公司在面试的时候 就喜欢从实际情况中选题让你去分析;另一方面也巩固了理论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至于实践方式,则不一而足。举个例子说,如果对算法感兴趣 的,可以去参加校算法竞赛,加入集训队系统学习训练,接下来争取参加Regional甚至World Final,在做题和比赛中领悟算法的真谛;如果是潜心于软件开发的,那么认真做实验室的项目,也可以自己抽空去做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际开发兼职,要相信每 一笔认真的付出都会是你面试时候的一个资本。

总之,先争取可以当上一名内外兼修的武林高手,那么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二、Who am I?

事实上,“内家功夫”是有很多种的,也绝少有人可以做到兼各家所长。既然各人有各人的长处,那么明确地知道自己长于何处,短在何方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不同的公司对人才有自己的定义,他们各自需要有不同技能特点的员工,因而笔试面试等考核的方向也不一样。比如说,Google喜欢有 算法背景的学生,需要应聘者有扎实的基本功,严谨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足够的智力水平,所以Google的面试方向主要是数据结构与算法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 一些puzzle;我也面试过Microsoft的ATC(亚洲工程院),面试过程与Google比较类似,不过ATC要求更多的工程能力,比如在现场编 程的时候,要求更多的Exception Handling,还要求有完整的Test Case(Accuracy/Failure/Stress),而在算法难度上则比Google要求低一些;而Autodesk要求较强的C++能力和 MFC基础,NI要求扎实的C++基本功,Morgan Stanley要求清晰的逻辑、至少一样过硬的技术和优秀的项目经验……

优秀的公司千千万,只有明白自己的长处才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应聘方向,并不是所有的牛企、名企、米企都适合每个人投的。比如你不擅长算法 编程,那么你在面试Google和Microsoft的时候肯定会觉得吃力;比如你所长是Java,那么去一家只要C++的公司吃闭门羹的概率也会非常 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兵法的箴言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三、君子坦荡荡

这里的意思是说,在面试的时候,要体现真实的自我。

面试官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你的隐瞒基本上很难逃过他的目光。比如在Microsoft,面试时的5位面试官在每一轮面试完之后,是有一次 碰头会议的,除非你“圆谎”的能力无与伦比,否则一点点纰漏也会在面试官之间的交流下无所遁形。公司对诚信看的是很重要,即便不是什么严重的隐瞒,可能也 会使你的分数大打折扣。

我在面试微软的时候,最后一轮的Boss面。前面的编程我完成的很出色,接下来的技术聊天中,作为.Net资深专家的他问了我一些. Net底层方面的问题。其实.Net我用的非常多,不过大多是在项目开发中,对于底层的实现,我却没有深究过。于是我只能按照我的想法,和对于C++, JAVA等的经验,尽我所能地来回答他的问题。面试结束后,Boss对我说,他相信我不是不懂装懂,但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应该大胆地说“我不知 道”,要“truly be yourself”,没有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懂的,学习的态度和诚实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比优秀的学识更重要。这些话,我拿出来与大家共勉。

四、三日自省吾身,自信自然出色

在笔试面试过程中遇到的失败是很正常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嘛。但如果不对前面的失败进行归纳总结,那么接下来等着你的,可能还会是失败。

我曾看到过有人在被拒之后义愤填膺,在BBS上谴责甚至诅咒对方公司,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找工作如同寻找生活中的另一半,是一个双向选 择的过程;公司没有选择自己,是自己表现不够优秀,或者也可能是双方不合适。与其不满,还不如低下头来深省一下自身来的有效得多。

首先问问自己,我在笔试或者面试的过程中,有没有哪里有缺陷,做得不好的。比如说有哪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清晰,那么在去面试下一个同类型公司的时候,先要把这部分补上;或者说是因为面试迟到导致面试官不满而失败的,那么下次要留心守时了,等等。

另外,要看看自己在面试之前是不是准备得足够充分。这里要提出的一点是,给各个公司的简历并不应该都一样。简历是应聘者的门面,不同的公 司对应聘者的能力方向要求不同,那么在他们看简历的时候对于你的各方面表现评价也会不同。可能公司A特别看重的你的这个特质,而在公司B那里就不是那么重 要。所以,如果时间充裕,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制作不同的简历。还有最好在面试前多认真了解一下目标公司,这会使你在面试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对于面试 官来说,他也会欣喜你的诚意,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在遭受被拒的打击后,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要以良好的心态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然后做出更大的努力去争取下一次成功。我在最终被Google录取之前,也受到过几次失败,但我始终在下一次尝试的时候面带笑容,信心满满。成功源于心态,我觉得确实是这样。

五、海投or not,这是个问题

另外,来说下海投,我总共投了6、7个公司,算不得多,因为我个人不喜欢海投。海投的问题在于,除非一路下来顺理成章地收了很多 offer,否则一连串的打击肯定会对后面的面试心态产生影响,到了自己真正心仪的公司可能就发挥不出来;另外,数个月来回奔波对于体力是一个考验,这也 会影响到后面的面试状态。

在这里说一个故事,在森林里面有一群猴子,有一天有一只猴子捡到一只手表,聪明的他很快搞清楚了手表的作用,于是乎猴群有了在阴雨天也可 以知道时间的智者,他于是就被封为王。猴王认为是手表给了他一切,于是他拼命在森林里找寻第二只第三只手表。不幸的是,后面捡来手表的时刻都不一致,由于 弄不清究竟哪个时间是对的,面对来询问时间的猴子,猴王也只能支支吾吾,直至被赶下王位了事。

这个“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件事情难以完成。

我觉得对于找工作,虽然不能说定多个目标一定不好,但是定太多的目标是肯定会互相干扰的。所以应该选择合适的公司,有目的有主次地去尝试,同时要学会适度地中途放弃。

但是肯定有人会说,海投也没什么不好,一方面我可以承受得住,另一方面这可以增加我的面试经验。嗯,这个理由我也认同,因为这本来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么。:)

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最后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学习生活环境的问题,也同时感谢我的室友、朋友们对我的促进和帮助。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大一时候的成绩是比较差的,但是到了本科后半段,尤其是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技术能力也进步神速。这一方 面是个人自制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帮助我促使我进步的集体——算法集训队。研究生和我同寝室的,也都是集训队的翘楚,在他们的帮助下和 日常交流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于是我借这里向他们几个以及整个集训队说声谢谢。

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学着变得优秀的。这是真的。

已经写的比较长了,就在这里收尾吧。祝大家都能心想事成,愿我们浙江大学的牌子在业界内越打越响。Best Wishes to all! :)

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

新开博客

原来由于网络原因上MSN SPACE太麻烦,所以写博客的积极性都没了,现在网络通畅了,端口都没被封,很爽:)现在搬到google的这个blog上,打算重新开始写点东东,越来越发现博客是个好东西,发明博客的人太有才了。